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影视资讯 正文

《里斯本丸沉没》:从尘封的史实到影像的史诗

作者:程波

“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它还有没有可能或者会以怎样的方式重见天日?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的导演方励跨界结合其资深电影制片人与专业海洋科学工作者的身份,通过“多方寻访”“知识考古”“抢救性拍摄”“艺术再现”等方式,用这部历时8年拍摄完成的纪录电影,将承载了厚重历史和巨大戏剧性的“里斯本丸沉没”事件完整且动人地呈现出来,用影像完成了一次对真实性与戏剧性的成功打捞。

被时间尘封的往事如同被海洋生物覆盖的沉船残骸,不去动它,它会继续被遗忘;而一旦拨开遮掩,它就有可能掀起让人瞩目的奇观和令人触动的情感。1942年9月,装载着1816名盟军战俘的货船里斯本丸从香港出发前往日本,经过舟山东极岛海域时,由于日军未在船上悬挂任何运送战俘的旗帜或标志,被美军发射的鱼雷击中。在船下沉的过程中,日军惨无人道地封死舱门,妄图让战俘与船一同葬身海底。战俘奋起反抗,破舱逃生,又遭日军大肆射杀,而中国渔民冒险划着小船前往出事海域营救。最终,384名战俘获救,828名战俘因中弹或溺水而遇难。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段往事已被人们淡忘,里斯本丸的船体沉睡在东极岛以东的海底,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其所在位置的坐标被方励的团队精准定位。因为拍摄纪录片,里斯本丸虽未被物理打捞,但声呐技术让其“具象”化。更重要的是,这部纪录片本身就具有超越物理打捞的价值:不仅钩沉出一幅真实历史的立体图,解开了一些历史的谜题,还生动地从事件的外观轮廓进入内里血肉,通过一个个家庭与个体,建构起一种真挚的情感,一种关乎家国历史和正义生死、有着人性悲悯的深沉的人文主义精神。在这个意义上,《里斯本丸沉没》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精神与情感、他者和自己之间的距离。

在真实性层面,一部纪录片毫无疑问需要严谨的考据。历史真实如何多角度印证与还原?这需要创作者付出大量的案头工作,还需要主动的寻访、调研、勘测等田野工作,甚至包括长久的“被动的等待”。方励导演和他的纪录片团队历时多年辗转英国、加拿大、美国、日本、中国多地,采访历史学家,到访博物馆,寻访当事人及其后代,积累了大量素材。毕竟,时间所具有的历史厚重感、客观性以及历史的公正性,都得在这种为了真实性而进行的艰苦工作的基础上才能产生。

真实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层面,是细节的真实。纪录片通过照片、信件、录音等众多遗存性的细节睹物思人、依物叙事;通过抢救性地采访仅存的两名英军战俘和一名参与救援的中国渔民(三位亲历者在电影上映时都已经离世)形成珍贵的口述史,让观众得以感同身受地回到历史现场;通过多角度寻访当事人后代和亲属、相关专家学者、媒体工作者,不仅逻辑清晰地完成了事件拼图,而且建构了一个个鲜明、触动人心的形象,从而让纪录片真实可信且层次丰富、血肉丰满。如此,“考据”的价值才得以在“义理”层面更好地表现出来。

纪录片中有一个细节,方励导演采访较早研究这一问题并著有《里斯本丸沉没》一书的历史学家时,对方说了这样一个观点:整个事件如此真实但又如此具有“三幕结构”式的戏剧性,符合人们的悬念需求和情感预期。纪录片也是叙事,如何找到并表达出真实事件的戏剧性,往往是纪录片成败的关键。在这一点上,方励导演完成得十分出色。多年来与李玉、韩寒等导演的合作,长期对艺术电影项目的策划经营,让这位“新人导演”早已是有着成熟电影理念和美学追求的电影人了。这部纪录片也很好地抓住了事件本身的戏剧性,并创新性地进行了艺术化的表达。

从设置何为“里斯本丸沉没”事件的悬念开始,“第一幕”里通过外围的采访,逐步释放接近事件的信息,也呈现找寻真相的困难。先找船,再找人,通过海洋打捞技术手段找到船后,以发现还健在的幸存者作为情节推进的“干扰事件”将电影推向“第二幕”。两位幸存者分别在英国和加拿大,对他们的采访是纪录片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他们周围,还有更多与沉船事件相关人物的故事、怀念着他们的亲属和后人,这组成了故事的主干。这些在战争、离别、记忆里的人与事,被纪录片创作者找寻到;这些有关亲情、爱情、生死、信念的真挚情感,被纪录片创作者表达出来。

在纪录片中,看似零碎的被转述的动人的“小事”,和沉船事件这件充满戏剧性的“大事”有机交织在一起。比如,在沉船过程中战俘从懵懂不知情到觉醒自救乃至相互救助,那些诸如三个船舱之间的“摩斯电码”传递信息、冲破封死船舱的木板帆布的“越狱”、第一批冲出去的人被射杀而死……这些情节都极具动作性和戏剧性,以怎样的方式和节奏呈现它们,是这部纪录电影直面的一个挑战。令人欣喜的是,《里斯本丸沉没》在电影高新技术的加持下,让这件“大事”的诸多细节,在写实与表意的融合中很好地“艺术再现”了出来。这让作品不仅“情感在线”,而且“视听在场”。

今天,里斯本丸的残骸依然沉睡在东海海底,幸存者、施救者已全部逝去。电影最后的字幕里,留下了所有遇难者、幸存者、施救者的姓名,满银幕的人名如同巨大的纪念碑。战争是残酷的,时间也是残酷的,但是,就像在后人的纪念和追忆里逝去的生命似乎还在延续一样,《里斯本丸沉没》这样的电影也因对历史事件的追索、对事件背后的情感与情怀的表达,帮助人们拥有了对抗时间残酷性的可能。甚至历史被忘却被再次提起而产生的隐秘性,都成了历史的一部分。

如此这般,用影像对历史进行的一次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充分结合的打捞行动,因严谨而自洽的逻辑线索、具有悬念感和可读性的叙事,更因对生命与亲情、生存与死亡、残酷与荒诞的情感展示、深沉的人文思考,具有了一种动人的诗性。完全可以这么说,《里斯本丸沉没》就是一首从尘封史实里升腾而出的影像史诗。

(作者系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执行院长)

更新于:2个月前
2

非常速

非常速,全网热门信息分享交流平台。FeiChangSu.Com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