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生活百科 正文

动嘴又出力打一个字_动嘴又出力打一字谜底

【学习小组按】前段时间,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向教育部党组和31所中管高校党委进行巡视反馈,其中一半以上高校被指存在不同程度的官僚主义问题。“象牙塔”内的官僚主义长啥样?日前,《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推出报道..

【学习小组按】

前段时间,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向教育部党组和31所中管高校党委进行巡视反馈,其中一半以上高校被指存在不同程度的官僚主义问题。

“象牙塔”内的官僚主义长啥样?日前,《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推出报道《晒一晒“象牙塔”里的那些官僚主义》,盘点总结了高校中存在的种种官僚主义乱象。小组对文章进行了编辑整理,推荐给大家。

图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社官网

现象一:“官气”十足,衙门做派

现实中,有些高校行政机构效率低下,部分行政干部颐指气使,把校园变“衙门”。

比如,有的师生按流程签字盖章,却发现行政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华北某高校学生说,教务老师一周只有半天时间对学生办理业务,遇到急事只能“干着急”。又如,有的学校办事流程繁杂,一些事务性工作需要职能部门盖好几个章,师生只能在不同部门之间来回跑。

一些学术资源有限的高校,行政领导往往在经费划拨、项目申请等方面起决定性作用。某高校一位副教授表示,普通教授拿项目不容易,可如果有了行政职务,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行政权力掌握资源分配,个别教职人员就不择手段地追逐“官职”。此前,内蒙古某大学一名教研室主任为竞聘处级干部,竟向时任校党委***行贿。

此外,还有人官学一体,美其名曰“双肩挑”,实则“两头吃”——既头顶领导光环参与学术资源分配,与普通教师争利;又利用领导身份排挤学术竞争对手,引发干群矛盾。更值得警惕的是,行政权力的诱惑让一些教师变得浮躁,侵扰校风学风,甚至一些学生也有样学样,少数学生干部“官气”十足,从中可见一斑。

现象二:门户林立,近亲繁殖

高校里同学、同门、同乡等关系复杂,属于典型的“熟人社会”,背靠“山头”容易助长“近亲繁殖”。再加上有的高校老师长期深耕一域,也容易滋生“一个人单打独斗,比不上一群人合起伙来”的想法。“山头”树大根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圈就此形成。

“圈子”不加约束,就会演变成“派系”,不单涉及学术分歧,还有行政权力和项目利益上的争夺。比如,有的所谓学科“大佬”徒子徒孙遍地,以师生、同门为纽带互相提携,形成封闭的“圈子”。一些重大科研基金、重要科技奖项和人才项目评审都深受“大佬”及背后“圈子”的影响。

通过“靠校吃校”进行利益交换,是“近亲繁殖”的另一种形式。

比如,有的高校领导干部想方设法把配偶子女等亲属安排进高校工作。近年来,北京在巡视市管高校时就发现有高校“领导干部违规兼职、返聘,夫妻、亲属在学校任职现象比较突出”。

再如,有的高校教职工互相请托关照亲朋子女。西南地区某高校教务科长就因私下接受同事请托,为其女在缓考中弄虚作假,提高研究生推荐免试课程成绩,最终被严肃查处。

讲究门户之分、圈子文化盛行,扰乱了正常的学术科研秩序,损害高校选人用人的公平性。同时,“人情大于天”的环境也让一些人认为,如果自己不随波逐流就会被排挤、淘汰,因此想方设法拉关系、进圈子,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现象三:不务正业,攀附结交

一些高校习惯以行政命令统领学术。少数人不学却有“术”,将社会上拉关系、搞钻营的不良风气带入高校,不但掌握大量学术资源,还能轻易获得学术荣誉。

如此环境浸染下,一些教师沉不下心、静不下气,认为与其坐冷板凳搞科研,不如走出实验室搞关系。有的老师不重教学重创收,频繁外出授课、演讲、兼职,只想把高额出场费收入囊中;有的穿梭于各式会场,四处露脸捞“声名”、拓“圈子”,对学生无暇顾及;有的成为领导干部后在交际场长袖善舞,不把心思花在学校管理和建设上。

在学生口中,课题组内“大老板”“小老板”的称呼不时出现。究其根源,在于有的教师将科研项目分包给年轻老师和学生,自己动嘴不动手,出钱不出力,成为“学术包工头”,把师生间“授”与“学”的关系异化为老板与员工的雇佣关系,甚至把学生视为附属品、免费劳动力。更有甚者,以通过论文、顺利毕业等条件要挟学生,搞学术霸凌。

同时,有些青年教师为求“庇护”选择投靠“大导”,希望这些所谓“大佬”能够在自己职称评定、成果评奖时“说句话”。某高校教师表示,如果导师或者关系好的人是评选委员会成员,自己就有“优势”,“我认识导师多一票,关系好的又可以多一票”。在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多唯”倾向下,混脸熟、贴名字、求提携、认门户、攀交情、搞关系等随之出现。

现象四:好高骛远,贪图虚名

高校发展建设需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然而一些高校领导对大学的基本特征、发展规律和办学特点等不认真研究,却闭着眼睛唱高调,高校发展贪大求全。

有的高校办学特色不明显,办学定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存在类同现象,只为“赶热门”一哄而上;有的一门心思把规模做大好升格,学科专业盲目求全,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一位高校教师评价说:“仅注重‘量’的扩充,缺乏‘质’的提升,导致‘饼’摊得太大,人力和财力很难保证正常的教学质量。”

在“赶浪潮、抓热点、贴标签”的氛围中,一些高校学科建设急于求成。内部各类研究机构成立了一家又一家,对外合作院所搞了一个又一个,效果如何却无人问津。这样的高校对基础研究工作重视不够,只重视短期效应,忽视长远建设。某高校教师直言,一些项目长期攻关才能出成果,纯属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所以有人觉得“划不来”,不愿意去干。

“象牙塔”里的官僚主义有其独特性、隐蔽性,容易带坏校风、师风和学风,危害不容小觑。全面从严治党,高校不能例外。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作者/于国君、郭妙兰、余哲西

转自:学习小组微信公众号

来源: 海外网

更新于:2个月前
2

非常速

非常速,全网热门信息分享交流平台。FeiChangSu.Com

近期资讯